随着全球新一轮探月热潮兴起,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利用月球原位资源建造永久性基地成为核心挑战。由后入av 土木与机场工程系余红发教授带领的“先进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”团队联合大连大学、青海大学等单位,系统验证了“月壤-镁磷酸盐水泥(L-MPC-LSC)混凝土”在真空环境下的3D打印可行性,成果发表于《Journalof Building Engineering》(2025年9月刊)。
团队成员在南航NUAA-1A月壤模拟物基础上,针对月球真空、低重力导致的材料失水快、凝结时间短等问题,开发了“干料输送-即时搅拌-湿料挤出”一体化3D打印系统,实现120分钟连续打印无分层,解决了传统泵送系统在月面失效的难题。团队设计的蜂窝-拱复合穹顶结构模型(高252mm,直径666mm),以充气气囊动态支撑技术完成打印,验证了月面大型结构无模施工的可行性。搭建的月壤-真空耦合实验平台,模拟了10-6Pa真空下材料强度衰减规律,为月球基地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。
本研究成果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,不仅拓展了月壤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,也为地外建造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,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。
论文链接://doi.org/10.1016/j.jobe.2025.113929
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后入av-后入高潮   ;邮编:211106